0%

我与Linux的情缘

我与Linux的故事

个人简介与初遇

  • 背景:北京人,父母工作忙,自幼接触电脑。
  • 契机:初中看视频了解并开始尝试 Linux。
  • 初体验
    • 第一个发行版:Deepin (早期UI简洁,系统流畅)。
    • 第二个发行版:Manjaro (时间久远,放弃原因忘了,估计可能是因为滚挂了…🤣)。

中学时代:深入折腾与服务器启蒙

  • 主力系统Arch Linux (家用台式机)。
  • 广泛涉猎
    • 多系统共存:Windows, Hackintosh
    • Linux 发行版:Arch, Deepin, Kali, FydeOS, elementary OS, Pop OS (Debian系)。
  • 桌面环境偏好:始于 DDE,后长期使用 KDE
  • 服务器初体验:初三开始,主要使用 CentOSDebian。(大学前未用过 Ubuntu 桌面或服务器,也未用过 GNOME)。

高中时期:短暂沉寂与Arch的坚挺

  • 背景:网课与事务繁忙,折腾的时间减少。
  • 配置:旧笔记本 (i5, GTX960M) 安装 ArchWindows 双系统。
  • 用途:主要在学习 Python 时使用 Arch。
  • 感悟:在我使用的时候,Arch 长期未更新也未滚挂,自我感觉稳定性优于基于 Arch 的 Manjaro。

大学时代:Windows的“下马威”与Linux的“文艺复兴”

  • 初期:文科专业,大一上半年主用 Windows,电脑一度吃灰。
  • 转折:Windows 突发花屏,PE启动盘排查后确认为系统问题,驱动折腾一天。Windows 休眠风扇狂转、开机噪音大等问题,加上 Win11 体验不佳 (“依托史”),萌生重拾 Linux 的念头。
  • 契机:耳闻 Steam Deck (基于Arch),对 Linux 生态重拾信心。
  • 行动:购置新硬盘,使用 Ventoy 快速安装 Arch Linux
  • 新变化
    • KDE Plasma 6Wayland 的逐步过渡。
    • Steam Proton 极大改善 Linux 游戏生态。
  • 一切都变了
  • 再次探索:体验了 openSUSE Tumbleweed, Ubuntu 24.04, Fedora 42, openSUSE Leap, Debian 12, NixOS

我目前的Linux生态

  • 轻薄本Arch Linux, NixOS, Hackintosh
  • 游戏本Arch Linux, openSUSE Tumbleweed, Fedora, Debian, Windows (大学生暂时不太敢删掉…)。

新的起点

  • 大学生活自由,学习了许多新知识与技能。